在我心中,有那么一隅之地,一直冷落著,卻又被我安穩地保護著。世人吵吵嚷嚷,我依然盡全力留得一片清凈。 看慣了世俗的短暫婚姻,因為什么?有人說“她太強勢了”,有人說“他太媽寶了”,有人說“她太虛榮了”,有人說“他太花心了”。總之,他們都分開了。理由各執一詞,不容反駁。兩個人的交點有些維持了兩年,有些維持了七年,有些維持十多年,然后又朝兩個方向前行。 我問她“你們有愛情嗎?”“或許有吧,不過最后都沒有了”最后?拿生命的長度來說,遠沒有到最后。只不過是在這個婚姻里把原定的程序提前打了個死結,她過不來,他過不去,于是選擇拿著繩子的兩端重新出發。有些愛,來得還是太倉促,太單薄了些,以至于稍有風吹草動,就有撤退的念頭。這樣看來,有些草率的結束更像是在法律面前撒了個潑。 “我這一生都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唯有你,我希望有來生”回到96年前,周恩來對夫人鄧穎超說這句話時炯炯的眼神里藏著對夫人真摯且厚重得無法形容的感情。這種感情的起源是愛,而由愛衍生的疼惜、不舍、依賴足以穿透瑣碎的日常和漫漫無邊的人生路。在周總理輾轉各個國家處理外交事宜時,穎超的信件漂洋過海,跟到日內瓦,跟到朝鮮,跟到越南,每一個字都傾注了她無限的思念和對革命事業的關心。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周總理的愛情像地窖下的女兒紅,越久遠越醇香。 有些人,用“愛”去形容,是貶低了這個字眼。而周總理夫婦,用“愛”去形容,總覺得貶低了他們的感情。穎超說“其實我理解恩來,他所需要的是能一輩子從事革命工作,能經受得住革命的艱難險阻和驚濤駭浪的伴侶。”追根究底,他們愛并不是憑空的“一見鐘情”,也不是后知后覺的“日久生情”而是熱衷于偉大革命事業的共同目標為根基,由此生根發芽。只要根系深深扎在土里,任憑表面的風風雨雨侵襲,都不能動搖分毫。而穎超在這基礎之上的呵護和愛就顯得特別貴重,每一句都是能量滋養。于周總理而言,更感謝的應該是夫人十年如一日對他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這動蕩的世界里,一直如向日葵般永遠向著他開放。感情里最珍貴的是你不說,我也懂。他們做到了。所以,在周總理最后彌留之際,最放心不下的還是穎超,哪怕無兒無女,對夫人依舊如初。 尋根,感情里也需要尋根。一種由內而發的力量來與生活的一地雞毛抗衡。我想,崇拜是一種力量,一種往后余生的折服感,由崇拜而產生的愛讓彼此走在一起。猶如表演者和觀眾,因為觀眾,表演者更有價值。因為能力,觀眾更樂意傾聽。扶持也是一種力量,并駕齊驅的前行中,彼此攙扶前行,猶如綠植和土壤,彼此依靠,彼此成就。而沒有任何根基的感情,卻如浮萍,哪里風小,便停在哪里。 我留一片空地,讓那個種子生根。在這之前,我已把土壤肥沃,除去雜草,靜待播種。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 Oct 12 Sat 2024 06:19
愛就三個字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